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現在回顧兩年前思考未來出路的文章,覺得孔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是太有道理了。再多規劃,聽再多情報,若沒有親身體驗,只會對紛亂的情報感到困惑。

現在回頭比對當時搜集的情報和現在知道的情報,發現有許多出入,甚至連對自己的認知都有誤。一開始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研究還是做產品。結果經過四個月全心投入研究後,覺得做研究滿有趣的,和正在業界的學長聊天,覺得自己似乎沒那麼適合當工程師。結果去一家公司實習四個月後,又覺得自己比較喜歡做產品。現在做了半年半研究半產品的工作,又覺得好像都很有趣。到頭來是看目標是否明確有意義、組織是否能給我彈性的空間發展,以及不需要為了衝積效而做無意義的事。那麼,不論是研究還是產品,都能從中找到樂趣。若用負面例子來看,寫不踏實的學術報告,和做難用的產品,都一樣乏味。

需求不明確,情報又不見得正確,怎麼能做出有效的決定?

所以,若碩士畢業生沒有先到業界實習過,不清楚自己的喜好,聽再多情報也難以判斷。另外,若不是和公司內的人直接一對一聊,情報價值也難以判斷。和一家公司內的一個人聊,也只能了解該組詳細情況和公司概況,容易以偏概全。就像好學校有壞實驗室,壞學校會有好實驗室一樣,和自身最相近的案例才有幫助。

類似的例子俯拾皆是,像是高中生選大學,若自身沒有針對有興趣的科系先嘗試一下,和他說明學校科系的特色,也難以定奪。若用系統來解釋,沒有寫過系統程式直接讀作業系統的書,只會覺得抽象得令人不知所云。寫一堆系統程式不看書消化整理知識,需求稍微變更,又不知該如何有效處理。

學技術時我明白孔子這兩句話的意思,但在人生方向的課題裡,我卻到現在才明白:原來我沒搞懂。話說回來,接觸新領域時,總會想省時間偷吃步,不做基礎練習,看來在技術方面,我也沒明白這兩句話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