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我思故我在

我一直很想在分類裡加上”Thinking”,但遲遲加不下手,因為我無法分辨”Thinking”和”Life”的差異,它們是有些分別,但在我寫的文章裡,大多時候沒明確分界線。

2006年到2007年的那一夜,我和室友聊得很盡興,聊出我追求的目標,明白我思故我在的含意,想通我看不透的盲點。我一直以為找到一個最有興趣的領域,我才能長久做研究,畢竟做研究是很孤獨的事,可是我一直找不到最有興趣的領域。那陣子,我想通我真正的興趣在思考本身,所以找不到最有興趣的領域,我只想找到能盡情思考的媒介,也許是演算法,也許是Data Mining,也許是人工智慧,也可能以「思考本身」去思考。

我思故我在,所以我無法分辨自己寫的文章究竟是”Thinking”還是”Life”,它們是交錯不可分的存在。我發覺眾多分離的想法開始有組織地整合在一起,像是兩大系列文章《思考和語言的本質》和《百人百觀》還是繞著個人思考在轉,我漸漸建立起完備的思考體系,完備的判斷依據,姑且稱整個體系為「世界以我為中心」,比方”我思考過的才算是我的認知”,”沒人能強迫我相信或做任何事”,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過度強調獨立思考。這種強烈相信自我,以自我出發的思考有許多優點,但有致命的缺點,像是無法理解《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封底所寫的:

當你不在乎失去的時候,你才真正愛著。
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正活著。

那天我想不通許多事,快速看完這本書,見到封底這兩句的那刻,我震了一下,似乎找到解答,卻又不太明白。

我相信過個五年十年,「世界以我為中心」的信念可能有所改變,藉由這個過渡經驗,我才能體會無我。每個想法都有階段性價值,對現在的我來說,「世界以我為中心」是最適合的。

相關文章

備註

《思考和語言的本質》大概是被自己參照最多次的文章,多到自己都覺得煩了,眾多想法,有些在此之前想到,促進這篇的誔生,有些以此為中心衍生想出。

我曾和兩個人各別一對一聊這個想法,分別是Gene和大中。和Gene聊了幾次,Gene初聽是皺著眉頭思考,漸漸地體會到我的想法;和大中聊時比較特異,我講完後大中以理所當然的方式回答我,是啊,確實是這樣。

百人百觀 (3)

看到alsuka的留言塔奇克瑪探討靈魂的議題後,我想通真理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它存在,也不存在。寫完這句後,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像真有點哲學天份(笑)。

真理之所以為真理,就是因為它永恆的正確性,至少,這是真理的定義。但就如WikiPedia上所記一般,真理一直是爭辯不休的議題,至今無解。換個解度想,就像「真理」一詞記在WikiPedia上一般,隨時間流逝,這頁仍會被修改,人的思想變化比紙本記錄還快,眾多議題纏繞不清之下,我只能說,真理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

但對「真理」一詞定義嚴僅的人來說,真理之所以為真理,就是因為它永恆的正確性,這不像買菜一樣可以殺價或要多送一支蔥,真理應該是無可撼動的存在。因此,我覺得它不存在,至少以人的角度來看,真理的定義就因人而異,更談不上找到相同的至高定義,並找到其定義之下的至高存在。

但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try提的真理存在,至少存在他的認知之中。我所謂的真理不存在,和他的認知並不衝突,我們談的是相似而不同的概念,只是用的詞一樣,可是認知大異其趣。

寫到這裡全篇沒出現「百人百觀」四字,提醒一下,這篇還是在詮釋百人百觀的。

相關文章

2007年2月26日 星期一

早起紀念 (2)

不算早,還過得去。

距離上次的早起週期隔了好久啊...,只有維持斷斷續續兩三天,或是參加英語營那兩週被迫9:00前一些起來。新學期新希望,能充滿希望的早起,而不是充滿怨念。

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 15集觀後感(含劇情)

15話:「機械們的時間 MACHINES DESIRANTES」,整集從塔奇克瑪探討靈魂(ghost)的存在,肉體、機械、靈魂的闗係,單就思考面和娛樂性來看,這話是最傑出的一話,可以把深入的思考用很有趣的手法表現。

這類討論充斥在各類科幻作品裡,和人類害怕機器統治世界,機器覺得人類是多餘的老掉牙情節不同,攻殼機動隊銃夢(漫畫)的切入點專注在肉體、機械、靈魂的闗係,想闡述肉身或大腦和靈魂的存在沒有絕對關係,都很耐人尋味;或是探討單一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像是思考同步、複製品中的個性、人對複製品專用的情感表現。一一列舉分析實在是說不完,過去數年裡已和不少人聊過很多次,每次都能聊又久又high。有興趣的人可以試看看這兩部作品。

Rails錯誤訊息中文化

中文化基本部份

參照:Rails框架技术讲座:让界面验证提示中文化

注意:本篇區塊內的文字都是一行而已。在開發的根目錄下裝plugin(plugin只會裝到local project裡,不會裝到整個server上):

ruby script/plugin install http://svn.rails2u.com/public/plugins/trunk/active_heart/

修改vendor/plugins/active_heart/lib/active_record_messages_ja.rb內的訊息,這個檔案是UTF-8編碼,看不懂日文的話,可以參照日翻中網站,不過我試了還是看不懂,乾脆看English key猜意思 Orz。

或著做高明點,修改vendor/plugins/active_heart/init.rb,改成:

require_dependency ‘active_record_messages_zh’if defined? ActiveRecord::Base

複制一份active_record_messages_zh.rb,改active_record_messages_zh.rb而不是active_record_messages_ja.rb。

改完訊息後重跑web server才會生效(我是用apache2 + FastCGI)。

去掉欄位名稱的顯示

預設是顯示DB field name,如果用中文名稱當DB field沒這問題,但我習慣用英文的field name,只好把預設的訊息拿掉,參照上面的檔案,把這段code:

def full_messages ... if attr == "base" full_messages << msg else full_messages << @base.class.human_attribute_name(attr) + msg end

去掉@base.class.human_attribute_name(attr) 改成:

def full_messages ... full_messages << msg

這叫自找麻煩,而且顯示錯誤訊息時得一個個自訂 :message ,例如:

validates_presence_of :name, :message => “姓名未填”

但沒用過中文當field name,不知道會有什麼問題。

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 12集觀後感(含劇情)

Wiki介紹

這部真的是十分了不起的傑作,倒吃甘蔗的好作品,第一集可能是全劇裡做得最鳥的,水準和一般作品差不多。目前重看到12集,忍不住想寫心得。

12集描述塔奇克瑪出走記和電子腦內的劇院,兩者其一做成一集都足以成為佳作,合在一起表現後更使這集比任何一集來得出色。塔奇克瑪真是超可愛的,中間德古沙說”巴特太溺愛塔奇克瑪了,它只是機器啊”,塔奇克瑪群回答:

”這話是對機器的岐視!”
”要求收回你說的話!”
”德古沙是非博愛主義者!”
”機器也需要愛啊!”

德古沙以漠然的表情看了它們一眼,完全不理會 XD

劇末少佐看完電影帶些憂慮的情緒一個人坐在吧台,和樂天派(肌肉派?)的巴特聊到看電影的事,巴特邀少佐看電影這段很耐人尋味:

”不過如果真有想看的電影,我會選擇一個人去看。”
”那相比之下不怎麼想看的電影呢?”
”不看”
”原來如此”(不愧是好人王,還能笑著回答,長年培養出的氣度啊)

少佐看完電影沉思的情緒、找巴特聊電影時的情緒轉變、霍然地表現享受電影和享受獨處的表現,多少能理解,這些感覺是無法以理性的方式描述出來的,或著說,以清楚條理的方式描述出來後,就不美,而是很無趣的事。

btw,9、11話的暗喻挺讚的,第9話的主持人應該是11話裡告知消息的小男孩(從聲音、和他的慣用語、手勢判斷),第一次看時沒發現這點,只覺得這兩話很難懂,果然要看第二次才能體會。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目前對Ruby的觀感,以alias的功能為例

有很多特別的東西值得一提,但這些東西都太簡單太容易看到,稍微學一下Ruby就會體會到,反而覺得沒必要特意提。

很多優點要有些概念才能明白到底有多方便,舉例來說,alias可以改變method,而不用inheritance去改。原本OOPL裡會用 interface/class 先包好,在良好的設計下,可以簡單地抽換行為,比方對method做log。注意,要有良好的設計,還有隨之的規範

一個簡單的應用是,若我們能改寫輸出方法,我們就能記錄輸出訊息,方便Unit Test,而不用改寫被測試的 函式/物件。

視語言的不同,可以用巨集或wrapper object實作,這裡通稱 fake_puts。fake_puts會記錄輸出的字串,再真的呼叫 printf / cout / System.out,於是我們用的所有物件得先遵守這個設計,使用fake_puts,而不是直覺的 printf / cout / System.out。

這有很多問題:不方便、已寫好的code很難改、沒有source code無解,但Ruby可以直接改變既定的method,非常簡單

$record = [] alias old_puts puts def puts(str) $record << str old_puts str end

只要在程式裡加入上段的code,所有程式不用更動,行為照舊,而且所有用puts輸出的訊息都有存到形態為Array的全域變數$record。Ruby就是這麼簡單又強悍。

Programming Ruby

書藉基本資料:Programming Ruby

如果曾經學過其它程式語言,這本書就是最佳選擇。

作者開頭指出他很想寫本倒著寫的書,我們已學過很多東西,沒必要讓讀者耐著性子從基礎語法慢慢看。這真是太對我胃口了,但作者嘗試以後,發現沒有語法什麼也講不了,top down approach根本無法開始,於是作者決定仍用top down approach,但一邊帶出需要用到的基本語法。

全書分5部份,我目前讀完Part I — Facets of Ruby,Ruby的快速入門。一路讀下來充滿驚喜,馬上就能看到Ruby特別之處,也能立即試寫一番,省下讀重覆概念的時間。說明清楚、例子舉得好、文筆幽默,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書。The Pragmatic Programmers這家公司很有趣,出版的書是名付其實的”實務”,也會提供線上觀看版本,《Programming Ruby》 1/e已免費放出,網路上有不少人做中文化的工作。我讀的是2/e,讀得過程有太多心得想寫,轉念一想,反而覺得大家自己讀較有效率,就不一一提出。

看完Part I後,Ruby給我的感覺很好,內建Profiler、Debugger、Unit Test,加上Ruby強悍的架構,讓Unit Test寫起來很輕鬆,初期引入的抵抗很小,以Java的Unit Test來說,要先找JUnit用的Jar檔,再import Jar檔,Java寫小東西很瑣碎,而Unit Test本質上就是一堆小class、小method,用Java寫起來很煩。我沒用過C的Unit Test,但沒Reflection的語言,Unit Test勢必要更多設定,連試的念頭都沒有。

這裡挑書裡幾段和技術無關的有趣內容分享:

Test::Unit comes with a number of fancy GUI test runners. As real programmers use the command line, however, these aren’t described here. Again, see the documentation for details.
Programming Ruby 2/e, ch12 

Sad to say, it is possible to write buggy programs using Ruby. Sorry about that.
Programming Ruby 2/e, ch13 

A subprocess changes an environment variable, and this change is inherited by a process that it then starts. However, the change is not visible to the original parent. (This just goes to prove that parents never really know what their children are doing.)
Programming Ruby 2/e, ch14 

在VIM內直接執行script language

很久以前就很羨慕Emacs和script language的結合,沒想到VIM也可以輕易做到。

從《Programming Ruby》ch13 Editor Support看來的,只要script language屬於one pass interpreter,像是Ruby、Python,就可以把code直接導給interpreter。在VIM裡,以Ruby為例的做法如下:

:% w !ruby

  • 第一個欄位表示範圍,’%'是全文的意思
  • 第二個欄位是指令,’w'表示存檔
  • 第三個欄位是參數,’!'是執行外部程式,’!ruby’表示執行ruby

換句話說,”:% w !ruby”相當於在shell下這麼寫:

# cat my_script.rb | ruby

配合autocmd在~/.vimrc裡加上巨集,按F10就會執行檔案內的script:

autocmd BufRead,BufNewFile *.rb map <F10> :% w !ruby<CR>
autocmd BufRead,BufNewFile *.py map <F10> :% w !python<CR>

VIM的範圍操作用很強,也可以先用’V'(大寫V)選好範圍,再按’:'進ex mode,打 “w !ruby”就能只執行選取的部份。

:’< ,'> w !ruby # 執行選取範圍
:1,10 w !ruby # 執行1 - 10行的code

指令裡不含 ‘w’ 的話,執行完的結果會直接取代原本的內容。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Ruby + Rails + TextMate的demo影片和Ruby + VIM

眼見為憑,這裡這裡有些demo影片,似乎移動滑鼠讓人有罪惡感似的。學會這些工具後,確實如Brooks在《人月神話》裡的《再論沒有銀彈》所說一般,沒有萬能的方法或工具,但當我們把多個方法和工具合在一起時,軟體開發仍有可能達到數量級的提升。初看感到驚喜,接著讓我感到噁心,為什麼我要學這些東西?看來我有些工程師的屬性,但不適合走這條路。

看了幾個demo影片後,個人推薦“Inserting HTML Tags”,可惜只有Mac有TextMate,而且處理中文仍有問題。VIM應該有類似的補tag、補Ruby code的功能才對,不過我目前連Ruby在VIM內的indent都沒弄好,愈來愈懶得弄工作環境了。

Updated

打入def後,看到沒有end出來,忍不住找了一下VIM相關plugin。

  • Vim/Ruby Configuration Files:懶人包,把一堆plugin和doc合在一起,我沒試。
  • rubycomplete.vim :ruby omni-completion。看起來強的樣子,打Ctrl+X Ctrl+O會有選單,但要VIM7.0 + ruby interface(?),我只會在ports下打make install裝VIM,沒法試。
  • ruby-macros.vim:macros for the ruby language。至少打def後會有end了,當然if、for也有,單雙引號之類沒寫好,反而難用,我把這部份的設定註解掉。
  • rails.vim: Ruby on Rails: easy file navigation, enhanced syntax highlighting, and more。看起來頗強的,前兩項在insert mode用,這在ex mode用,用自訂的命令可以在VIM內做些shell下的事,像是rake、ri。附加些強大指令,像是extract view內幾行,另存成subview檔(_XXX.rhtml),並且附有詳細文件。但我懶得學這些指示,還是IDE較方便。

結論:至少打def後會有end了。

夏影

在鳥之詩的related link裡看到這個:primenotes - ピアノ 『Summer’s left』 (VisualArt’s/Key AIRより),擺明要秀技巧的,悅耳度...再說。沒想到夏影的英文譯名是”Summer’s Left”,很有味道,比直譯的”Summer’s Shadow”好多了。

比起鳥之詩,我更喜歡夏影的弦律,同樣在Re-feel裡的夏影,也是我最喜歡的版本,可以參見上篇鳥之詩裡link,也有試聽,該張CD有附約束(出自Kanon)、夏影、鳥之詩(此兩首出自Air)的譜,值得一買。對我來說,約束太簡單沒興致練,夏影和鳥之詩太難練,結果有了附贈的譜也沒差。

這系列的影片有不少好link可以挖,再看看。

起床的瞬間立即彈琴最有fu.「殼」

嘗試多次後覺得起床腦袋一片空白時彈琴最有感覺,最能將感覺放入琴鍵裡,而不是單純的手指遊戲。彈完一天一次機會的第一首後,第二首漸漸流於平時的彈奏,太多思考太少感覺。

我一直覺得內心有兩個自己,一個理性的我,一個原始的我,理性的我永遠擔任殼的角色,內部無論有任何想法,都要透過他才能行動,年歲增長,理性的權力加大,就好像享受作品時他也要摻一腳,減低原始自己的感受,也是種保護作用。瑞芳仔建議我有時失控一下會更有趣,就是指偶而敲開殼,看看會如何吧。

類似的想法人們多少有,強弱喜好的分別罷。有人為無法敲開殼而活感到悲傷,有人早已忘了殼內的自己,有人只是隱隱查覺殼的存在,覺得活得不太對勁。而我,喜歡這個殼多些。逃避?真實?許多問題沒有答案,這時我會單純地以”快樂嗎?”做為最後憑斷,殼和內在我都喜歡,他們都是我的一部份,讓殼多做主的生活沒什麼不好,大概就是做事畏縮了些,早起只能趁殼沒醒自high彈一首而已。

看到aoss、Hubert到對《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強烈的讀後感,回頭看看自己哦哦的心得,我想到另一個原因,因為我喜歡這個現狀,我能忍受自high的悽涼(數學家、科學家更是這方面的高手),所以讀了沒有震撼,反而只注意到寫作的手法。

多方嘗試下總會改變的,不用敲開它,理性和原始的我漸漸融合,也許那天就能憑感覺連彈個數首。寫此篇時的背景樂是昨夜反覆聽的鳥之詩,是首稍帶悲涼的曲子。

PHP: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8388608 bytes exhausted

剛才try說留言時有錯誤訊息,應該是指這個: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838860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137 bytes) in …

我是因為用了af-extended-live-archive吃掉太多記憶體而發生,Spam Karma2有時也會出現這個錯誤訊息,參照這篇的解法,memory limit提高就解決了(預設8M)。

在PHP script開頭這麼寫

ini_set(”memory_limit”,”12M”);

或是改/usr/local/etc/php.ini

memory_limit = 12M

鳥之詩

herbage學長那看來的:primenotes - 『ピアノソナタ第2番 第一楽章 -鳥の詩-』 (VisualArt’s/Key AIRより)。視覺滿足度大於聽覺滿足度,這是炫耀指法的曲子吧 XD

我喜歡4:25開始,承接4:41開始的這兩段。鳥之詩的版本眾多,對我來說,鳥之詩的弦律是初聽普普,久聽會欲罷不能的曲子。從來沒有想過十根手指加一隻腳可以彈出這麼富豐的聲音,聽完回去聽其它鋼琴版的鳥之詩,反而覺得其它版本好像太少聲音,一時不太適應 XD

目前最喜歡的版本是Re-feel裡的改編版(link點進去後搜”Re-feel”),這裡有官網試聽(太短了點)。非正式地算,justin用鋼琴隨興彈的鳥之詩也很棒,希望有天我也能作出屬於我的鳥之詩。

附帶一提,我聽過的鋼琴演奏很少(沒打錯字,聽得少還是可以下評論的 :P ),其中真的覺得演奏技巧和感覺都很棒的,只有西村由紀江。

百人百觀 (2)

真理不存在的影響,只是沒有唯一的標準,處事仍有規範、討論仍能繼續,只是變得多元化。

好比一部份人聽了Steve Jobs的演講,而認真實現夢想;另一部份人看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認真實現夢想;也有人看了Nike的廣告”Just Do It!”,而認真實現夢想(我只會衝出去打籃球)。百人百觀,類似的道理有多種詮釋,每個人接受的方式不同;就算是一樣的話,不同人需要聽特定的人說才有感覺,好比老媽和我說”人性本善”和孔孟說”人性本善”,感受絕對不同,有些人聽老媽的話,有些人聽孔孟的話,例子很爛,意思到就好。附帶一提,我相信人性本惡。

於是我不在意我是否能影響聽者的觀點,有的話,當然很高興;沒有的話,對方可能需要不同的契機來改變,那個契機不是我。也可能這個想法適用於我,不適用於對方。另一方面,我仍然熱於與人討論,百人百觀不意味交流沒有意義,只是不用過於執著自己的想法。沒有真理,地球還是好好的在轉,或著說,百人百觀就是最接近的真理。

很簡單的想法,卻是思考多年,和多人討論後得出的。

相關文章

2007年2月20日 星期二

樓下的房客

看完《打噴嚏》不久後,我想了解當初討厭《樓下的房客》的原因,很阿呆的重看一遍,和當初一樣地在無名BBS上一口氣看完,看完覺得還是別看這類故事,不對胃口,我已厭倦探討人性負面的事。

然而,我有些想法和《樓下的房客》裡的穎如相似,像是”你是否感到人生已走到了盡頭”,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撬開它”,只是我不會用這種灰色調的形容。

書裡讓大魔王穎如的職業是作家,而且還是打手,不寫專一領域,顯然是刻意的。如同穎如提的一般,觀看別人的一生,看書,就能明白大概怎麼做,人生就會怎麼過,於是想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我喜歡找人聊天、看書、看Blog的原因,我確實藉此打消幾種打定的生活方向。最近又陷入厭倦聊天、看Blog的時期,轉為想更積極的充實自己,提升多種基本能力。

漸漸覺得很難對自己的內文下明確的標題,想法很明確,但寫的東西總摻雜多種概念,這表示寫作方式進入另一個轉折期吧,或是懶得多花時間深入剖析,順著這樣發展也不壞。

相關文章

超能力

《Matrix》也好、《涼宮春日的憂慮》也好,許多故事強調”心想事成”的能力,100%不帶一絲懷疑的話,”非現實能力”其實是很自然的。好比當《Matrix》主角100%相信自己是救世主時,能力就真的成了救世主。就算他不是真的救世主,只要能表現出救世主的能力,亦即毫無缺陷、100%的自信,他就和救世主沒有兩樣。

躺在床上看著《涼宮春日的憂慮》,懶得動身的我,轉頭看離手邊有一段距離的衛生紙,在那麼一瞬間,我相信我能隔空取物,像帶有吸力一般,以跳脫物理法則的方式將衛生紙吸來手邊。遺憾的是,這強烈念頭沒維持多久,又被常識框架限制住,起了”沒可能”的念頭,之後再也無法凝聚如一開始的自信。

接著我轉念一想,在維持躺著不動的狀態下,衛生紙還是被我手到擒來,我拿起手邊的滑鼠壂,將衛生紙勾到手邊。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換個方式仍能達到有如超能力的效果,至少,就目的來說,我毫無缺憾地達到了。

垃圾話大道理:

  1. 唯有相信,才有實現的可能。相信不見得能實現,但不相信的話,就不可能實現。
  2. 想法不要太死,以為”唯一”的方法不可行,就沒方法了。若認定只有一種方法,自然只有一種方法。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Hinet光纖,頹廢生活

家裡趕在過年前換了Hinet光纖,電視上廣告打很凶的那個,附贈不太實用的MOD (用網路看電視),雖然老爸老媽很想看八大之類的連續劇台, 而Hinet沒簽這些熱門頻道,但他們還是很高興地用MOD看三台特別節目。

至於我嘛,預定的看書進度,在KO《打噴嚏》之後完全停擺,在家裡茶來張手,飯來伸手,有真.寬頻,又有老哥留給我用的NB,除了留下的房間太亂沒桌椅可用,只好不舒服地坐在床上用NB外,一切都很完美。

明天要回老媽老家,看看能不能兩天內把Ruby學更熟些,初三後看能不能拼拼數學閒書和英文小說,假期很快又結束了。

2007年2月18日 星期日

地瓜球

媽媽大概是永遠閒不下來的人,過年就要懶散地待在家裡休息,結果老媽興起說要弄OOO,OOO是客家話還是台語吧,反正兩者我都聽不懂。原本我連吃的興致都沒有,成品出來一看,這不就是地瓜球嗎?一顆顆下肚的同時,翹開遺忘的記憶盒。

小學還是國中時,街上有個阿伯推著車子,賣著涼圓,20元一盒、有八顆吧,紅色的包紅豆沙、黃色的包綠豆沙。後來這位阿伯改賣地瓜球,三顆20元,大概是地瓜球較省工,不像涼圓做好要冷藏,地瓜球揉好料後,現場在芝麻和砂糖混成的粉上滾一下,下鍋炸一會兒就能賣。窮困的我,覺得20元三球貴了點,還是涼圓比較划算,但都很少買。沒想到今天竟能隨意地一顆顆入肚,吃到幸福變得廉價起來。物以稀為貴,一盤又一盤的地瓜球從廚房端出來,在踐踏我的童年回憶啊。

老爸聽到我說著對涼圓和地瓜球的回憶時,也說他小時候最喜歡吃涼圓,每次看到都會買。時代變遷,食物的回憶卻會不經意地傳承。

挪威的森林

這本書看完很久了,原本想放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心得後面,當時沒啥時間寫。

休閒的時間很寶貴,我不太喜歡自己亂試小說,但有人推薦時就不一樣了,就算看完覺得該書不值得看,至少能知道推薦者的看法,和朋友間有些互動。高中同學土穎說他很喜歡看村上春樹的小說,於是我在看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沒任何感覺後,決定再試一次村上春樹,挑了這本暢銷書《挪威的森林》。看完上冊後,我的感想是:”精神有問題的人才會想看村上春樹寫的東西。”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寫得好,精神病和瘋子的差別在於前者有自覺,後者沒有。這本小說裡的任何一個人忽然自殺,也不會有任何奇怪,這不是說每個人都活得不快樂,而是生死糾纏在一起,非常自然,上冊前半對生死的看法真是透然的可怕。我翻得速度很慢,斷斷續續地看完。

但下冊頗有意思的,借到的那個下午一口氣看完,角色們還是沒正常到那去,也沒活得多有希望,可是看起來味道不同。村上春樹的個人風格就是這麼迥異,看了就能感受他寫作的特色,卻又說不出來,用畫面來描述,是烏雲滿佈、細雨綿綿的晴天吧。

村上春樹在後記裡寫道他不喜歡寫後記[*1],但《挪威的森林》有這必要。後記的最後,他寫道”我把這部小說獻給我死去的朋友以及活著的朋友們。”簡單的對比,深沉的灰暗。一樣是類愛情小說,九把刀的《打噴嚏》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都很另類。但繼這兩本的讀後感後,我還會再和兩位作者做下次的接觸吧。

ps

  1. 九把刀到是很喜歡描述創作過程和後話,可以在無名BBS精華區裡看到,我喜歡這類作者,才能看到更多故事相關的事。
  2. Arthur編譯:村上談《挪威的森林》。引用裡面村上對寫實主義的定義:

    「所謂寫實主義小說,並不是就把現實的事情真實地寫下來。事情是否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使人在閱讀的時候感到很自然。寫的東西也許其實不是自然的,但是如果能讓人讀起來覺得很自然,就是寫實主義。反過來說,雖然寫的是真實的東西,但是讀起來卻不自然,就不是寫實主義。這是我對寫實主義的定義。」村上認為,就《挪威的森林》而言,也正是如此。

Ruby:max, min, substring

string methods裡沒看到substr之類的,google一下發現又是一個搞錯方向的問題,因為ruby的array operator太強了, 不需要substr。例:

“flying camel”[-5..-1] # results to “camel”

用新語言時常遇到這種事,其它語言的常見問題,在另一個世界裡完全不是問題,反而找不到解法,在那世界的人壓根就沒煩惱過這事,自然沒有文件。

找不到Math.max之類的methods也是一樣的情況,因為Math.max本身就是”不直覺”的用法。應該要這麼寫:

[a, b].max
[a, b, c, d, e].max

實務來看,得先生成array,再用array的method “max”,沒有效率,但這樣寫起來其實較合物件的想法,不過我還是覺得max(a, b, c, d)的寫法較對味。

時光機哲學

加個哲學二字,看起來好像比較有學問,我只是想不到稱呼這想法的方式。

我一直覺得任何時候都要對得起自己,和「活在當下」的想法差不多,我們可以把時間軸上的自己看成不同的個體,就像在空間上排成一列的人一樣,這些自己是不一樣的。要任何時候的自己為未來奮鬥是沒道理的,如果有人和我說苦個十年就會很好過了,那我真想坐時光機去罵十年後的自己,應該會有不少人去罵他,可能是今年、明年、後年...大家一起去罵十年後的自己。

如果有時光機的話,高三的自己會跑去和大一的吵,國三的會找高一的吵,憑什麼我要為你的幸福犧牲自己;但若國三高三都在玩,高一大一會很慘,反而是高一大一會跑回去罵,為什麼我要為你收拾爛攤子。於是最好的做法,就是每一個階段都要充實又快樂,誰也不欠誰,大家都歡喜 :P

藤子不二雄的《異色短篇集》中有一篇《自己開會》,描寫類似的想法,挺有趣的,大概是看過這篇後,我才能用更明確的方式勾勒自己的想法。話說上次和瑞芳仔過這想法後,他沉思了一下,說”有道理!”。今天和爸媽爬山時也提到這點,我媽則是不以為然,認為人生過去就無法回頭,基礎是很重要的,它影響到往後的可能性。

2007年2月17日 星期六

Ruby on Rails:建置與執行

書藉基本資料:Ruby on Rails:建置與執行(Ruby on Rails:up and running)

skylight很喜歡買技術的書,找他聊天時偶而可以借個幾本,《Beyond Java》和這本就是這麼看來的。他說看中文書有個好處,技術關鍵字會用英文表示,更容易找到,這麼說也有道理。

目前只有兩本Rails的中文書,另一本是博碩出的《Ruby on Rails網路應用程式開發與建置》,健文說有兩個人和他推這本,而說O’Reilly的這本不好;我沒看過博碩這本,有機會來看看。我和skylight討論後也覺得O’Reilly這本不好,但這本幫了我一個大忙。

如果只能挑一本書學Ruby、挑一本書學Rails,Pragmatic出版的《Programming Ruby》《Agile Web Development with Rails》無疑是最佳選擇,但這適合有時間的人看。之前在趕case時,看了《Agile Web Development with Rails》三分之一,沒時間看下去,寫寫又一堆問題,這本書不太適合查閱,或著說,沒有先對Rails有一定的概觀,很難知道要找什麼keyword。

在這種寫了一些Rails、有破碎不全的Rails觀念的前提下,看O’Reilly的《Ruby on Rails:up and running》正好,這本書強調沒有廢話,讓有經驗的programmer能快速上手用Rails,不過它廢話真是太少了,連帶前幾章例子也少了點,沒有一點Rails的概念會看不懂。但以我的情況來說,卻是最佳入門手冊,花個半天看完,寫起Rails順手多了。

《Ruby on Rails:up and running》用的例子是網路相簿,有照片可多重分類、目錄有樹狀楷層,又有slideshow - slide - photo之間的複雜relation,例子舉得好,像我想先看relational schema要怎麼用Rails操作,這個例子能清楚解釋。ch6、ch7教AJAX和Test Suit,對AJAX和Test Driven Devlopment來說,是不錯的入門,但整本書好像沒提到session。反觀《Agile Web Development with Rails》用購物網站當例子,很早就提到session,但購物網站的例子沒網路相簿好,無法先說明最重要的relatinoal schema轉換,兩本有些互補。《Ruby on Rails:up and running》以說明Rails功能為主來編排內容,可以先看到想看的功能;《Agile Web Development with Rails》以說明完整專案的流程,引入如何使用Rails,需要較多時間閱讀,但讀完是值得的。

《Ruby on Rails:up and running》Appendix B Quick Reference滿有用的,書上說可從官網下載電子版,卻沒看到下載點,反而在別的地方看到線上試看版,只好抓些資訊放這 (source):

O’Reilly 套書開嘜拉

活動訊息O’reilly 套書開嘜拉

  • 活動時間:2007/2/1 ~ 2007/3/15
  • 活動對象:天瓏門市、天瓏網路書店

有些書還不錯,像是《超越 Java:探討程式語言的未來 (Beyond Java)》,《C# 精要 (C# Essentials)》,前年學C#時在圖書館挑了一下書,這本薄、重點多、不難懂,對已寫過一些PL的人來說,是不錯的快速入門書,只要99元啊...,Java相關書也一堆,不過我現在的興致鎖定在Ruby上,沒想買的書。

打噴嚏

書藉基本資料:打噴嚏

上面link裡寫的介紹已很完備了,再多寫些什麼會不小心透露到劇情。六天前的國中同學會,六七年不見的學霖和我大力推薦九把刀的作品。幾年前我曾看過九把刀的作品,但好死不死的,第一次看的是《樓下的房客》,有時我會看一點獵奇取向的作品,但《樓下的房客》給我不太好的感覺,覺得劇情有些不必要,現在已忘了當初討厭的理由,總之,因此排斥看九把刀的作品。

諸如小說、電影、漫畫、動畫,觀看作品時最糟的就是看到一半分神,比方看電影時可能開場20分鐘後忽然有”我坐在這幹嘛”的想法,我看小說時也常分神,因此不太常看小說、電影,看下去花時間又容易分神,覺得沒盡興、浪費時間。因此當學霖和我說《打噴嚏》讓他愛不擇手,車上看、走在路上也看、到了家門口還是忍不住翻完才拿出鑰匙開門時,我決定買來一試。買回來沒多久就看完了,幾乎可說是一氣呵成,起頭不沉悶,過程流暢有趣,結局感人,讀的時候又是高興又是悲傷,內心充斥著滿滿的感情。

《打噴嚏》寫得很傳神,直到現在我都以為閃電怪客、音波俠這些城市英雄真的活在我們的世界裡,故事裡偶而又有《第一神拳》或《刃牙》的人物出場,在感人的劇情裡穿插些惡趣味。讀完《打噴嚏》的晚上,我做了很多夢,夢見國中的生活、夢見我想寫小說、夢見很多故事,我想這是我渲洩心內滿滿情緒的方法,再藉由此篇,為沒有出口的情緒劃下句點。

很久以前ptt hate版有吵金庸和九把刀的功力差別,從《打噴嚏》來看,九把刀已非常厲害了,若要說仍缺少了什麼,我想是缺少讓人一看再看的動力吧。金庸只寫了15套小說,但每一套都可以反覆再看,甚至可以用多種不同方法來看,看劇情、看修辭典故、看場景交替、看帶人出場、看人物個性,我最愛的《射鵰英雄傳》更是從頭到尾看了三遍仍不膩,不知道一二十年後,九把刀是否能寫出讓人能重覆一翻再翻,無法停手的究極作品。不管怎麼說,《打噴嚏》真的是很棒的作品,至少看個兩次不是問題。

2007年2月16日 星期五

佐賀的超級阿嬤.關於友情

書藉基本資料:佐賀的超級阿嬤

這本書也很薄,一兩個小時就能看完,相較於《放屁》,這本書包含了真正的誠意,得在「誠意」二字前加上「真正的」三字,真是悲哀啊。

全書充斥者樂觀看逆境的觀念,對我來說,比較特別的是鄉村純樸互助的民情和為善不欲人知的行為。在村民對作者的幫助裡,同學也好,老師也好,我看到真正的誠意,也就是無所求的心態。余秋雨的《關於友情》裡提到,真正的友情就是無所求,友情不該是等待患難時的見證,不該是出外時的互助,友情參雜太多負擔了,因而使得我們無法有真正的友情。《佐賀的超級阿嬤》裡,我看見真正的友情,若說這種友情也有目的性,那這個目的就是願對方快樂。

在都市長大的代價是,無緣見識鄉村的純樸,也因此看見這類真人真事,令我格外感動,是的,這世界上仍有桃花源(但是不能上網啊...)。

「讓人察覺不到的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親切。」這句無目的性的話令我動容,利益利益利益,現實生活有太多目的,心意是錢買不到的,我有時會想用錢減少一些麻煩,比方有些朋友會載其它人搭車,從現實層面來看,直接給對方搭計程車的錢,比載對方出去來得好,載人者省下的時間可以賺更多錢,被載者可以搭車而不是機車。但這樣的行為裡缺乏心意,我們明白這樣有問題。錢會被厭惡是因為它把利益衡量的太明確,而我們傾向於相信心意是無法衡量的。

我相信心意的美好,不過我不喜歡心意至上的說法,期待對方以心意對待自己,正是一種目的性,期待對方載自己,而不是用兩佰元打發自己,正是想占據對方心意的證明。有時別要求太多,大家圖個方便也不壞。愈寫愈覺得,說話想不放屁真的很難,客觀真實不存在時,也只能隨己意發揮,依自己的相信行事,正是只求達到目的,不在乎真假。

曾經我也相信客觀真實的存在,相關想法可見「百人百觀」

放屁!名利雙收的捷徑

書藉基本資料:放屁!名利雙收的捷徑

全書不到兩萬字,一兩個小時就能看完。《放屁》書裡前幾篇推薦序已點出這本書的重點,當我們無法分辨何謂真實時,我們只能相信自己,相信虛無縹緲的「誠意」,可惜的是,兩者都不如我們想像般的可靠。

在與人相處的情況,我感到利害關係更為明確,合作的人愈多時,愈容易放屁,也就是只求達到目的,不關心事實的真假,作者認為這比說謊更過份,至少說謊者有認定的真實,而主張反面的看法;但放屁者不關心真假,嚴重點來看,放屁者藐視真實,放屁者根本沒有鑑定真實為何。

這裡我強調的是”達到目的”,而非”自身利益”,這兩者有所差別,目的可能是自身利益,也可能是公眾利益。

換個角度來看放屁,可以看成是交際手腕,對此我的看法還算正面,交際手腕只是一種能力,沒有註定的善惡,端看如何使用它。好比老闆對員工放屁,”大家辛苦撐為這期,年終大家可以過好點”。大家真的會過好點嗎?不盡然,但很多情況下沒有放屁,團隊合作無法進行,人們還是需要一點屁味才能共事,差別在於放屁者的為群眾想了多少,當放屁者大幅獲利時,團隊得到了多少?這就是放屁者的誠意程度。

道德潔癖者可能無法接受,我認為現實就是這麼糟,人多就會腐敗,當權者撈油水就算了,重要的是他有沒有把事做好。我曾經也是道德潔癖者,但稍微深入共事、思考,就明白在一灘汙水裡想做好事,偶而得做點小惡。面臨這種情況仍能挺身而出做好事的人,比在旁叫囂道德至上者好上千萬倍,反觀我則選擇退隱,盡量朝人少的方面做事,減少放屁的情形。

和出社會、當兵的朋友聊到誠意時,大家都說誠意太虛幻了,對方可以講得讓你感到很有誠意。從放屁的觀點來看,當表現出有誠意樣子能達到目的時,放屁者就表示得很有誠意。我明白這點,但除了誠意外,我沒有別得可信之事了,我唯一能做的,是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只求自身利益的放屁者。

各行各業,人生百態

( 原文寫於2006/09/09,現在又抓回當初的一些感覺,要保有平衡點不是件容易的事,也為此平衡感到喜悅,現在的感覺已比當時弱了不少。 )

這兩天有兩個有意思的聊天。

其一是聽shokaku說工作的事、當兵的經歷、個人嗜好,學長真是傳奇人物,生活多彩多姿,談愈久愈感到他的深度;另一個是聽豬老闆講業界的事,兩人的事多少有些隱私,不能在這舉例分享,只能分享我的感觸。

人生有多種可能,我自小踏上眾人所望,筆直的那條路,沒有不適,沒有後悔,更慶幸的是,沒有失去了解他人之路的興趣,更有幸遇到不同的人分享他們的事。

我想,我正在抓住這個自己,過去所能描繪出最理想的自己,熱於研究,熱於實作,亦不會執著於此而失去其它色彩。

我無法描述這是什麼樣的我,我明白在七年的過度期裡,在極度認真和享受的擺盪裡,我逐漸抓住他的輪廓,擴大未來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為什麼從兩個不同人的故事裡,讓我延伸出上面的感觸,僅此記錄我曾經補捉到的一刻。

和大中聊研究

大中從瑞典碩士畢業回來,上週五和他從晚上11點聊到淩晨兩點多,很難得能聊研究聊得這麼盡興。

每個人對出國讀博士有不同看法,大中顯然已找到他的必然因素,他想做研究、想體驗各國生活。對我這懶得外出的人來說,體驗各國生活不是個好理由,學好英文的動機可能還強點。但看到大中過去一年半國際化的生活,多少有些心動。

聊到做研究的心得,做研究的困惑,我期望比較自己和大中對研究的熱情差異,從中分辨我缺少的部份,讓我擁有支持長年孤獨研究的意志。意外的是,這傢伙似乎一半是想出國玩,一半才是真心想做研究,或著說,相較於其它事來說,靠做研究賺錢似乎有趣些。

大中覺得做研究就像踏出一小步,研究的確難以驗證,我們只能費力綬慢地踏出一小步,做一次後就有感覺,興趣不見得要非常強。我原本很看重對題目的興趣,要強到讓我能鑽個一年、甚至數年,沒想到大中對此的要求比我想像的低。另外,我原本認為題目要夠實用,不要讀些沒人看的文獻,又做出一份沒人看的文獻;不然就要夠美,如同科學家追求真理一般讓自己著迷。和大中聊的過程裡,我漸漸體會到踏出一小步的道理,管它是不是自欺欺人,我變得不太在意研究的價值或是夠不夠美,對照大中的實踐和wcpeng的說法,重要的是先踏出去,先做完一次研究,再仔細考慮下一步怎麼走。我太常把事想得過於複雜而遲遲不動,這時需要的是先做再想。

聊到大中做的Programming Language研究,大中覺得PL很有邏輯性,他喜歡這種明確、有系統的東西,可惜的是我很難理解大中對PL的描述。我則提到一年來看過的領域:sensor network的multipath、graph/link mining、social network、traffic management、query expansion,都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難得可以一口氣說這麼多做研究的事,大中也提出一些看法,反而我較沒興致的大中較有興致,比方談到graph/link mining裡的Power Law亦適用於social network。半年前我覺得發掘現象的研究沒什麼意思,看過SIGIR’05一篇實驗paper後我稍有改變,看到大中覺得很有趣,我又對發掘現象的研究更有興致,有點衝動想回頭做graph/link mining。

經過這次談話後,我想我對研究頗有熱情的,我需要的是確切的完成一次研究,提供我更多評估的經驗,以及偶而和朋友聊聊研究,來保持我對研究的熱忱。我原本把研究看得太崇高、太死,而難以進行,看到大中這麼隨便(相較於我原本對他的高度期待),現在覺得輕鬆多了。

求新求變

下午和skylight聊到Ruby on Rails,聊到喜歡找新技術的態度,發現我們想的都一樣,找新技術來玩,不全然是追求更高的效率,用新技術做有學習曲線的風險,其實不一定會更快完工。以我最近用RoR的情況來說,要學Ruby、裝apache + Rails、Rails的架構和語法,至少花了用PHP硬幹兩倍的時間吧,這次做完近期也沒可能再用,怎麼看都不划算,但我不太在意。

我們追求的是玩新東西,厭倦做重覆的事,相較之下,更高的效率只是個引子,其中一個找新東西的理由。當我們了解一個領域,明白花多少時間可以得到多少成果後,我們就不想再花時間做下去,沒有得到那樣成果的必要性。結果在耳聞一項新領域或技術到剛上手時,反而是興致最高時,這也是為何我們每修完一門課,就對一門課興趣降低的主因。但這種求新求變以及對重覆的厭倦感,正是我們提升能力的懶散動力,而不會沉迷於階段性的滿足,就像廚師要有貪婪、不易滿足的味覺,才能做出更美味的料理。

我不知道skylight在追求什麼,但我明白我從未厭倦的事只有思考,可是思考需要題材,於是我不斷地轉換方向,試著讓自己能保有新鮮的材料思考,也許有天我會專注於思考「思考本身」,如同我想著「思考和語言的本質」,或是思考人們稱為哲學的領域。

長期以來我為自己無法專注做一件事困擾,也為找不到最有興趣的領域困擾,我以為一直換方向的原因是興趣不夠,或是逃避深入,畢竟加廣比加深容易。然而,從求新求變的角度來看,我只是明白怎麼做能達到什麼程度後,不滿意預期的結果,而又換個方向嘗試罷了。也許就這麼過了十年,我仍是如此,但無所謂,重要的是保持抓準方向和積極嘗試的心態,不要在原地空轉即可。或許這就是最適合我的研究之道。

2007年2月14日 星期三

簡單就是美

Rails的設計很直覺,但常年寫網頁下來,已養成不直覺的思維,從frame到single loader,從html含樣式到css,從relational schema到OOD,想通以後,又覺得Rails做法很直覺,沒什麼特別的,但想通前就是轉不過彎,自己就是想不到這樣的設計。

這大概就是簡單和簡潔的差異吧,如同MIT Media Lab教授John Maeda說的,他喜歡找出最簡單的設計,這往往要從複雜的體系中整理出來:

簡單 -> 複雜 -> 簡潔

這種直覺難以查覺,卻又容易理解,這也正是它可貴之處。當有多個方法可以解決一樣的問題時,我們傾向於用最簡單的方法,較無道理地相信簡單的方法最好,這個原則也是強調簡單的美。

Decision Tree是著明的實例,不管Decision Tree的結構如何,它們都能正確回答一樣的training data,引入entropy的觀念找出最簡單的Decision Tree,並且相信這有最大的機率預測正確答案。Regression亦是如此,在最低誤差值和最少未知數的抉擇裡,反而傾向於用較少的未知數,而不是更低的誤差值。

許多問題我們難以找出最佳解,而傾向於用一般性原則評估”正確性”,想通這點讓我少了不少煩惱,這世界上有太多無解的問題,有太多無法評估正確性的問題,沒換個方向思考的話,難以踏出做研究的第一步。

btw,這篇嚴重離題了,我把三個心得混在一起講:Rails的好,簡單的好,研究心態的轉變。

Ruby:and, &&, or, ||的差別

有些重要觀念讀過後就懂了,也沒必要記到Wiki上,記到Wiki上被看到的機率也較低,還是寫在Blog上好了。

FAQ 6.10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 and “||'’?

Q: “p(nil || “Hello”)'’ prints “Hello”, while “p(nil or “Hello”)'’ gives a parse error.

A: || combines terms within an expression. Because the first term in this case is nil, the second term is evaluated.

or is used to combine expressions in conditionals. Ruby is not expecting a conditional statement in an argument list.

結合terms時要用&&、||,結合expression時要用and、or。

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Ruby Symbol (:string)

我和skylight在學Ruby時(或說用Rails時)都被冒號開頭的”字串”困惑許久,看到兩篇解釋得很清楚的文章。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宮崎崎之子新作:「地海戰記」.林明美

Yahoo信箱數到「地海戰記」的廣告,搜了一下看到新‧龍貓森林的介紹:”[專輯] 新世代的革命 - ゲド戦記 / 地海戰記”,很有意思,原本覺得宮崎吾朗要追上宮崎駿還要十多年,對這部新作沒什麼興趣,但宣傳圖上有龍啊!是龍啊!我對劍與魔法世界很有興趣,不過一直沒機會看到好作品,西方小說人名太多太雜,看不下去。

另外看到這篇”我想妳,林明美”,思緒當機了一會,又陷入回憶裡,印象中很小的時候聽了很多遍”愛,還記得嗎?”,但直到大學看了Macross劇場版才知道這首曲子的出處。劇中最後倒數的「1 2 3 4、1 2 3 4、1 2」非常有感覺,愈聽愈會沉入回憶的氣氛裡。好作品一方面令人滿足、令人沉迷於作品裡,另一方面也因無法看到後續發展而只能在原地不停打轉。不過觀眾不一定期望新作品的誕生,當作品在觀眾心裡形成美好的回憶、如神話般的存在後,不推出新作反而是明智之舉吧,對不同的觀眾來說,有太多可能性,很難做好。

ps. 兩個月前重看Macross劇場版後換的桌布,收錄在美樹本晴彥的畫冊”Innocence”裡,我比較喜歡林明美在這張裡的神情,可惜左邊的構圖不夠完美。

前幾天的失竊,令我感到欣慰的是...

前幾天的失竊詳情見"我家失竊啦"

走在路上時忽然想通為什麼失竊後心情一直很平靜,平靜地有點詭異,原本懷疑會不會是自欺欺人,就像老套故事裡主角總在案發一陣子後都沒落淚,忽然有天一個小契機,也許是一片落葉,也許是一句普通的問候,眼淚忽然決堤不止。

目前仍不能排除隱藏悲傷的可能,不過我想通的是另一個原因,每當經歷一件事後,我習慣性會分析從中得到多少、損失多少、這件事值不值得。這種分析可以讓自己多挑些「高效益」的事做,但也常讓自己不高興,畢竟多數的事屬於低效益。

一年多前我決定改變生活態度,朝向「享受一切」的方向前進,如此一來隨時都能活得很快樂,人活著就是要享受嘛,這也能提高個人氣度,擴充承受苦難的幅度。最寶貴的LCD和電腦掉了,仍然沒有憤恨,我想是因為我感受到自己氣度的提升。事件發生後應該考慮今後怎麼處理,而不是一直唸著"早知道早知道",追惜已發生的事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掌握今後的發展。這樣的道理說來簡單,能否實踐是另一回事,我感到喜悅的是,我遇到狀況,我實踐了。

相關想法

  •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
  • 享受一切:ARIA裡的Arishia和Akari就是屬於此型的人,看到ARIA後,我很羨慕這種處事態度,想成為這樣的人。四葉妺妹也是這樣的角色,但小孩子本來就很容易做到,反而是長大後被許多鳥蛋限制住

不要再當爛蘋果,我們來當世界梨吧!

上週和shokaku聊到行政,shokaku說不管那裡都一樣,這和爛蘋果哲學差不多,到頭來都是挑比較不壞的,很少有機會選較好的。今天騎車時忽然想到這句:

不要再當爛蘋果,我們來當世界梨吧!

雖然是一句爛話,我還滿欣賞的,感覺可以有多方解讀,關鍵在於不是來當「富士蘋果」,而是當「世界梨」。說真的,我滿想吃世界梨的,對富士蘋果沒興趣,畢竟蘋果不是我喜歡吃的水果,這是題外話。

自high文一發。

Ruby on Rails + Apache2 on FreeBSD

Rails是Ruby開發Web的超強framework,簡稱為RoR,國內用RoR最有名的站是HEMiDEMi,RoR的強大之處可以參閱這則新聞:"網站開發快10倍-探索Ruby on Rails的高速魔法"

google “ruby on rails”可以找到官方網站,有WEBrick的安裝和使用教學,入門文件可以參閱:" Rolling with Ruby on Rails",相當容易,用WEBrick玩RoR後,覺得RoR很有潛力,若對Ruby有疑慮,可以改用CakePHP - 用PHP寫成的RoR。

RoR也可以搭配apache使用,文件很多,這篇是我安裝完寫的筆記:“Ruby on Rails + Apache2 on FreeBSD”

原本只是想用RoR,卻把apache2、php5、php5-externsion、phpMyAdmin、CGI、FastCGI、RoR的安裝和運作流程都摸了一下,這就是玩系統的悲哀啊。

2007年2月3日 星期六

我家失竊啦

昨天下午發生的,受害者只有我和yulong,我損失BENQ 19″和破爛主機一台,yulong損失ViewSonic 17″

我們的大門是木制的,小偷把門把撬開,直接破門而入,門還算可以用,可以內閂,所以之後我們得輪流守門

直到現在我還很鎮靜地看待一切事情,不知道明早起來會怎麼想,目前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回家後明白被偷了,但我們沒啥重要的東西,挺多是電腦吧,看到電腦和LCD被偷沒太大的驚呀,第一個念頭有點自欺欺人,我想到 的是”哦,可以換電腦了”,不過我對這樣的想法還算滿意,接著想到沒電腦正事和墮落的事都沒法做,又馬上想到借來的一堆書終於有機會清了

接著依序問了隔壁鄰居情況,打110報警,打給室友,打給房東,打給家人,不過大家都沒經驗,反應也很普通, 畢竟失竊不是大事吧

接下來幾天就是把鐵門裝好,再去採買電腦和LCD,這會是一個大失血的機會,得好好考慮要不要買雙螢幕,但失 竊後還買更多貴重東西,邏輯上好像說不通

另外,這小偷真是不識貨,我滿櫃從浩然借來的書都沒翻過的痕跡,桌上大刺刺地放著新買的Honey & Clover v1 和小小雪精靈 ~ Sugar全套,小偷連動都沒動

警察來採完證,到警局做完筆錄後,覺得機會難得,打給別人聊聊好了,昨天和Ambuscade聊到我不喜歡訴苦,這 是單方面打擾別人,也不會改善問題,只要自己能跳出心境就好,Ambuscade覺得互相訴苦也沒什麼壞處,偶而可 以試試,別想太多,藉機打給他聊聊現在的感受,他給了不錯的評語,我應該偶而失控一下,不管是生活行程還是情緒都可以試試失控,昨天和我聊的感覺,他覺得我太平靜了,我想這是個不錯的機會,至少先打破我一堆既定進度

嗯,最近覺得自己思想上有不少突破,剛好發生小考驗,目前來看結果還不壞,這就是人生啊

02-03 Updated

今早起來想法和昨天沒差多少,感覺不錯。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

然而,沒做事的人嘴炮 (by kkggoo),正是我較常扮演的角色。

anyway,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對,自上次group meeting聽wcpeng提起這句後,又覺得這句太有道理了,已差不多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般,要成為我的座右銘。最近一連串地實施這句話,感覺很好,最近的我要更積極實行更多事。

英語營、wcpeng提到這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昨天和Ambuscade的談話,一連串事件的累積,胸口充塞著自信和動力,若能維持到寒假結束,我將有重大改變。

今天騎車時又想到生命是許多點滴累積而成的,許多時候我們只在意成果前一刻的影響,輕易地畫上因果關係,而忽視一連串的點滴,好比我可能看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覺得這本書讓我很有衝勁做事,但這只是片面因果,實情是剛好在這一刻累積足夠的能量跳出困境。看清這點可以讓自己不專注於某事而迷失方向,比方過去我不斷尋找無可取代的能力,然而實情是需要多種不同面像的組合,很多時候不需要單一能力磨至頂尖,以我來說,需要的是更多勇氣,敢試、敢衝。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台北國際書展.與高一老友相聚

今天和高一的老朋友一起去逛書展,一天能解決兩件要事,真是喜上加喜,這種機會不是每次都有的。

話說我高一有空閒時不是跑社辦,就是在座位上看電腦書,那時參加網管和工研兩個社團,沒花什麼時間和班上的人相處,又是一類組(文法商)的班,大方向興趣不合。但就有厚臉皮的奇人,即使我偶而擺出別煩我,我要看電腦書的臉,仍可以三番兩次硬找我聊天,在這種奇遇下,瑞芳仔成了高一唯一有連絡的朋友。

今天從一點一起去書展,在公車上聊、在書展裡聊、到台北NOVA買DVD燒錄機繼續聊,買完一起吃晚餐繼續聊,吃完索性坐在捷運地下大街的椅子上聊,一共聊了七小時半,要再聊到九點十點也不是問題,不過咱們要回去的地方都挺遠的,聊到晚上八點也差不多啦。

聊的題材很廣,最近看的書、投資理財、科技產品、電腦科學、為人處事、女朋友、生活樂趣、人生目的、社會規範,不管是其中一人熟悉的、兩人都熟的、兩人都不熟的都能聊,好像要一口氣聊完一年多沒聊到的。我無法指出我們明確的共通點,但我明白我們思想深處有很高的相似度,有趣的是我們的成長背景差異大,興趣差異也大,不單單是國貿和資工的差異這麼單純,因此可以聊得又廣又深,非常有意思,相較之下,書展反而不怎麼重要。

往年我在書展的瀏覽重點是二區的動漫,看DVD、漫畫和精品,今年看到不短的排隊,沒什麼勁進去,到是在二館巧遇到英語營認識的Henry。動畫還是有買,買了《小小雪精靈 ~ Saga》全套(等了三年,終於給我等到特價)以及《蜂密幸運草》第一集,不過都是在捷運地下大街買的。在一館的逛的時間較久,隨意亂逛,在國際區發現兩件事:法國專賣文學作品,日本專賣大眾文化雜誌,兩區的品味差異甚大。在其它攤位時,看到熟悉的書名,就聊聊這本書在說什麼,大多是我在聽瑞芳仔介紹書,看看許多平常不曾注意的事,再回圖書館借。

聊到後來,我的生活盲點愈來愈清楚,瑞芳仔問了許多問題,比方為什麼不交女朋友、為什麼不去旅遊,我的答案共通點都是考慮過多,想到太多伴隨而來的麻煩,而不想去試,但很多時候不做決策反而比做最壞的決策還糟,不做不會有結果。在我一直嚮往《蜂密幸運草》裡的竹本能率性地騎自行車至日本盡頭時,瑞芳仔已騎自行車環島一週了。

另外聊到正式場合為什麼要穿西裝外套,這樣很累,瑞芳仔的答案很簡單,這是最有效率顯示你符合資格的方法,很多規範沒有什麼道理,大家都這麼做,跟著做對自己最有利,況且很多規範沒道理歸沒道理,也很難提出更好的做法,沿用它們比廢棄不用更合適。像在升學制度這環我能想通,而跟著制度走,但在社交方面卻得一步步地打開心結。

附帶一提,瑞芳仔穿的含氣墊皮鞋真是太帥了,若是這種皮鞋我也會買。

交響情人夢

這部無疑是前陣子最紅的日劇,最近還有動畫出來,男女主角是關智一和川澄綾子,第一集收視率也突破深夜動畫的記錄。大家心得都寫到爛了,我沒什麼特別想提的,劇中的音樂聽起來好像特別好聽,整部都很棒,我個人更喜歡前半的劇情,後來似乎較難發揮,覺得少一點味道。

我媽超愛看這部的,最近在重看第二次,昨天陪她一起看,看來她很欣賞野田妹蠢到極點的姿態。野田妹是不錯,大師和雜誌社的也很有趣,大師的外國口音在我腦海裡繞梁不絕,不過比起這種口音或台詞的笑點,還是野田妹的動作更為直接,能讓更多人歡笑。

我另外推薦的「不能結婚的男人」,雖然男主角也是神態很有喜感,但還是野田妹較合我媽的喜好,「不能結婚的男人」看完一次她就沒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