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oss來交大,問我有沒有空聊聊研究的事。上次aoss回交大時,我正在水深火熱地趕論文,只好拒絕遨約,今天時機正好,痛快地聊了一個下午。
aoss提到他看了不少related work,但不知道要怎麼做新題目;也聊到了雙方做研究遇到的趣事和鳥事,還有對於研究的看法。我並沒什麼新的見解,雙方領域也不同,但聊起研究還是很有意思,這種立即的互動很有趣,期待有天能看到aoss的成果。後來聊到出國的看法,聊到是否要讀博士的事,雖然沒有什麼重大啟示,雙方應該都多了一些心得,待多一些經驗的累積,多一些時間思考,慢慢地會影響到最終的決定吧。我希望人生的每一階段都盡我所能地審思,如此才能每一時期都痛快地進行,而不帶一絲後悔。
我們都嚮往與充滿才智和熱情的同伴共事,就算被電得再慘,只要能達到環境裡的最低要求,仍能有巨幅成長。這成長不單是專業能力面的,像在交大的大學時光裡,我很慶幸在DMCC裡多了不少音樂欣賞的機會,雖然資質不佳吸引有限,仍能一小步一小步地提昇對音樂的興趣。碩士畢業就這麼停下腳步是很可惜的事,而且,在大學和研究所的環境裡,我仍末看到心目中最理想的景象,若有機會在博士生涯裡看到,我很想試看看。
於是aoss問我,為什麼不考慮讀博士?我只能說,我也想,但考量到經濟和耐心問題,我仍無法下定決心。一來是希望能早日幫家裡減輕經濟負擔,二來是我不確定我能否一年兩年地專攻同一問題:我了解唸博士具備的不是靈光一閃的天份,而是無比的耐心。最近和朋友們聊聊,出國唸博士似乎有機會打平生活費學費,並能給家裡一些經濟協助,看來剩下的主要問題,是我的毅力了。除了這兩大要素外,自己的研究要能又有趣又有意義,真的很難。有些題目很有趣也很有意義,但那不見得適合在學界進行,也許到頂級公司的研發部門才行,那裡才有我需要的資源,這些次要因素也影響到我對唸博士必要性的看法。
中途也有穿插聊些音樂話題,像是《蕭邦在巴黎》這本書,還有聊到巴哈的曲風,音樂模型辨識等。aoss提到他對技巧或即興演奏沒有以前那麼要求,反而希望能聽出曲子演奏的差異,了解作者作曲的用意;而我仍和以前一樣,希望能即興演奏。或許是習慣聽的鋼琴曲不同,對演奏的觀點不同。古典樂的演奏版本眾多,可以聽到不同的詮釋方式;而我慣聽的動畫遊戲配樂,通常只有一個演奏版本,當聽到中意的曲子沒有搭上中意的演奏時,我會很想用自己的手指,將每個音用自己理想的方式表現出來。聊天到最後又開始彈起鋼琴,聽aoss分享些彈琴的心得,像是左手的重點在根音,其它的分解合弦力度不用放太重,aoss的個人看法是作曲家腦海裡想的應該是合弦的搭配,左手根音後的發展,目的是輔助,不該搶去右手主弦律的色彩;而我以前一直覺得每個音都有它的目的,老覺得鋼琴演奏裡,左手伴奏音量似乎太小了點,白費了這麼好的樂符,而在自己演奏時習慣彈大聲些。仔細想想,aoss的觀點滿有意思的,之後來試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ps. 在7-11第一眼看到aoss時,戴著有色護目鏡,真是超像Cyril的,若再學些魔術就更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