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講者是Jim Gray,Microsoft矽谷研究院研究員,因Database方面的貢獻於1998年獲得 Turing Award。Jim Gray挺有趣的,一上台先喴了聲”Stretch!!”,叫大家起身伸展身體,聽兩場下來確實也累了。Jim Gray是全場唯一有用肢體語言的,可是slide太亂,人站在中間,slide在兩旁大螢幕,搞得我不知道要看人還是看螢幕。講到重點時也會緩慢地配合動作再重覆一次,有點Steve Job的味道,個人頗喜歡的。
前半段介紹科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的階段:
- 千年來的empirical science,觀察自然現象。
- 百年來的theoretical branch,統整為一般的形式。
- 五十年來的computational branch,用電腦模擬,而不是從自然中取出資料。
- 最近的data exploration,資料可從業界或模擬收集而來。
剛好近年來一直搞不清楚Computer Science的science何在,和小時候學的自然科學差很多,不管是實驗設計還是採樣,總覺得Computer Science很像自己玩自己的,加上交大過於業界導向,資料大多是人工的,和自然無關,沒有做科學研究的實感,成天是Problem-Solving,偏偏問題都是人搞出來的,不像在尋求真理。這樣的整理讓我霍然開朗,管它是自然還是人工,都算science啦,不過這也很難界定,不管資料是人為產生還是自然現象,和真理不見得有關,像我對知識的整合很有興趣,這也是人類自惹的麻煩,卻很有意思,帶有高層的思維,另一方面,每個人追求的真理不同,扯遠了。
藉由上述分類和現今的發展來看,跨領域的發展是不可必免的,Jim Gray說明跨領域必備的態度:
- long-term and deep collaborations
- find someone who is desperate
- start with requirement : 20 quesitions
- help build systems to:
- answer those questions much faster
- answer new questions much faster
配合豐富的肢體語言又重複講了一次,可惜還是沒什麼感覺,經驗不足。
中間我不小心陷入半昏迷狀態,意識雖然清醒卻一句話也沒聽進去,回神時已到尾聲,在講圖書館還是著作的事,提到Peer-Review和Wiki的比較,說各有各的必要性,似乎是很有趣的內容,可惜沒聽清楚。
2006-11-1 Updated:這篇”微軟「二十一世紀的運算」學術研討會”的Science Common有提到我失落的那段,關於學術研究更開放的流傳和審核模式,作者也提出質疑的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