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Web OS

近來Web as software(Webware)愈來愈流行,整合(marshup)網站也愈來愈多,Yahoo、Google先後推出Marshup功能,分別是Yahoo! Pipes Google Mashup Editor。關於這兩者的介紹,可以參照ericsk寫的《Google Mashup Editor》。這樣的整合仍不夠徹底,既然將Shell Script的哲學轉到Web上,將OS也轉到Web上,豈不是做得更徹底?這正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想法 - Web OS。

大家多少會認為不打遊戲、不做美工繪圖的話,電腦其實不用買多好,大部份人也只要上網和處理文書而已。Webware有兩大好處:

  1. 不用備份(公司倒了東西當然也沒啦,但我想這應該比硬碟壞軌的機率低)。
  2. 走到那用到那

若對Webware感到陌生的話,可以想想Gmail之於Outlook、del.icio.us(或HEMiDEMi)之於我的最愛,還有像Google Calendar、各式Wiki等。文書軟體的發展也愈來愈便利,文書軟體的介紹可以參照stephon寫的:《常見的 Word Processor 的比較》,用Webware的文書軟體,具有即時線上共寫文件的好處(包含同步資料、目前撰寫的成員、線上對話功能),這是一般文書軟體難以做到的功能。從去年七月開始,我已漸漸把常用功能轉到Web上,資料都存在Web上,信件使用Gmail,其它服務寫個script備份到Gmail裡,所以Google別倒就不會有問題。

功能過剩的PC、software轉到Web上的發展,在軟硬體上各隱含一種可能發展方向:

  • 發展Web OS整合各式Webware,不只可以加速Webware的開發,降低跨瀏覽器的問題,順利的話也能發展協助除錯工具(Web OS底層的library包掉這點)。
  • 發展開機直接上網的電腦,也就是什麼功能都不需要,將成本壓到最低,只要內建簡單的作業系統具有上網功能和瀏覽器即可,這有助於電腦的普及

像Hinet這類電信業者若有心發展,必能掀起一陣風暴,就像推廣MOD的做法一樣。MOD的特色是,將一個盒子接上電視,盒子開機後會自動連上伺服器,即可透過搖控器選擇想觀看的內容,包含一般頻道和隨意選擇播放的影集。同樣的做法可以用到個人電腦上,將PC換成這樣的盒子,開機後自動連上Web OS,開機快且操作簡單,而且可以幫用戶省下軟硬體開銷以及備份資料的問題。

雖然我是這麼期望的,但再好的產品,客戶不領情也是沒用,最近一篇的新聞寫得不錯:《「Web OS」只是海市蜃樓嗎?》,文末提到:

「雖然在充滿科技怪人與新潮流追隨者的世界中,網路作業系統很有趣,但其實我們這些人可能只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他說:「總是有人問我這些新名詞是什麼東西,要用來幹嘛。所以這些技術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一個重點,就是你的產品是否能解決問題,而讓別人願意付錢購買。」

若單看軟體層面,Web OS不夠有魅力讓使用者放棄PC上的功能較強的軟體改用Web OS內的軟體。但搭配硬體一起賣就有不同的效果,對還沒建立自己使用習慣的使用者來說,購買價格一半以下的簡單硬體+內建連上Web OS的方案,應該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文書軟體的大市場不是個人用戶,而是公司、學校和政府機關。以學校來說,若全校學生同時在Web OS上做作業,教師要觀察進度和批改作業都很容易,資料直接共有。而且在這類場合較不用擔心原本的使用習慣,可以整批一起汰換。

無論如何,Web OS和簡單硬體是否會發展成功仍是個問號,這篇不敢說是預言未來發展,只是記錄下自己希望的發展方向,日後用來對照自己的思維和整體變動的差異性。最後,WkiPedia上有目前的Web OS清單,可以玩看看,其中YouOS的速度頗快的,不用註冊就可以感受看看Web O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