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這懶得旅遊的人來說,上篇大概是這輩子能看到最壯麗的景象吧,以此篇為引,半年前寫了些詩(修課加分用途 ),培根也回了一些,在這整理一下。事隔半年,感覺不同了,像看著舊文做拼貼。
2003年9月,颱風前夕(一版)
曙光乍現破大江,
晴空萬里彩雲現。
狂風掃殘天地物,
七色虹柱衝天端。
一版的氣勢太強,不知在強什麼,少了點韻味,時空的配置上有些不知所云,沒點明地點和時間的流動,於是有了二版。
2003年9月,颱風前夕(二版)
日光初現耀竹湖,
晴空轉瞬彩雲現。
狂風捲殘寰宇物,
七色虹柱開天端。
後兩句只有小修,感覺還是不夠,
颱風前夕,2003年9月於交大(三版)
日光初現耀竹湖,
水波相映彩雲間。
狂風捲殘寰宇物,
七色虹柱通天端。
貪多嚼不爛,三版的重心放在一二句,將焦點放在日光、彩雲、湖面三者一體的畫面。btw,”間端”二字,真是語意不明的好字啊!但也就浪費了兩字的空間。
颱風前夕,2003年9月於交大(最終版)
日光初現耀竹湖,
暈影相映雲水間。
狂風捲殘寰宇物,
七色虹柱通天端。
第二句剛完成時有種痛快感,希望意思不會太模糊。三版和最終版只差在第二句,今日回頭來看,各有各的好。
( 五言版 )
日出耀竹湖,
水映彩雲天。
狂風吞寰宇,
虹柱通天端。
五言版可不是七言的偷工版,兩首的含意略有不同。我發覺我很喜歡”天”和”雲”這二字,很難避掉重覆字的問題。
最後是培根看了上篇散文後寫出的版本:
颱風前夕
日光乍現破雲濤,
彩霞相映照湖遙,
虹橋橫跨天地限,
接來雨夜風蕭蕭。
培根的說明:
前兩句有對,然後單純描景色而已
第三句轉,故意寫很大,準備折第四句
第四句是真正寫出颱風前夕之意,另外相對於前面是較「冷」的場面
共三句有押,個人覺得比較順
然後還是比較喜歡前兩句平平,第三句轉,第四句和前面迥然不同的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