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camel (飛啊!演化的小駱駝) 看板 P_fcamel 標題 [thought] 思考和語言的本質 時間 Sun Dec 11 18:24:14 2005 抽象是無法傳達的, 必須以事實, 例子或是經驗來傳達 抽象的重要性在於, 抽象能描述一統的概念, 而不用窮舉所有可能; 實例的重要性在於, 它能幫助了解背後的抽象概念 什麼是語言? 什麼是想法? 先有了想法, 我們接觸到事物, 於是給予這之間一個對應的媒介, 這個媒介可能是語言, 文字, 圖像(以下以符號統稱) 比方說, 我們稱"X"為拖鞋, 於是大家看到"X"都知道它叫拖鞋, 接著大家就能交替用拖鞋代替"X" "X"可能是一串描述, 或一件事, 一個物品, 但一定是先有認知才有代表的符號 ex1: Eskimo的語言裡有許多冰的相關詞彙, 這是因為他們在這方面需求很大, 如果將這些詞彙換成中文, 我們看了也無法體會細節的差異 ex2: "青春", "失戀"這類詞, 大家都懂大概的意思, 但沒有經歷過是無法明白的, 而經歷過的人, 感受也各自不同, 這些詞只是反映出一種模糊的概念, 端看接受者如何看待它, 所以, 青春是苦澀的, 青春是酸甜的, ... 想法必須透過媒介轉換才能交流, 好比著作, 作者的想法 --(文字)--> 書 讀者 --(文字)--> 讀者本身的想法(解讀) 作者的想法是否能傳達給讀者, 端看讀者和作者對文字的解讀是否相似[*1], 所以作者必須以一般人能理解的方式傳達出來 反向驗證, 如果不懂文字, 能否思考? 以下棋為例, 只要有圖像理解能力, 就有能力理解規則, 有辦法下棋 感覺上圖像思考比較直接, 但有些"X"無法以圖像表示, ex: "8:00起床", "待會要上課" 語言(說話)和文字是同樣的概念, 只是文字比語言又多轉換了一層, 也失去更多資訊, 而我們極為熟悉這之中的轉換, 有時不會特意去分別它們 用學英文的的觀點來看 [ 英文 ] <--(翻譯)--> [ 中文 ] \ / \ / \ / [ 想法 ] 只有當我們能用英文解讀英文的生字時, 才稱得上理解英文, 閱讀英文先翻譯成中文再思考, 已是二次轉化的產品了, 速度慢又失真 英文和中文之間的翻譯, 是大部份人對於兩邊詞彙的認知, 用來幫助我們了解不熟悉的部份, 但符號畢竟是符號, 重點在想法本身, "X"是用在什麼時候, 大概代表什麼含意, 比"X"對應到中文裡是什麼來得重要 ex: 即使明白"therefore", "because", "so"這類詞的中文意思, 不見得明白什麼情況會用到什麼詞 ( 英文不好, 麻煩英文好的人幫忙提供更有力的例子 ) 雖然思考是透過媒介來交流, 但媒介也左右了思考 什麼是記憶? 記憶是想法透過符號(媒介)暫存的結果 為了幫助建構更深更廣的思考, 我們必須有符號輔助記憶, 才能將一個階段的結果儲存起來, 以簡單的方式表示它, 再組合眾多結果得到更深的結果 ex1: y = x 是條線, y= 3x - 5 也是條線, "線"的概念包含了無窮個"點" 要討論兩線的共同點時, 我得用線的概念來找到這個點 ex2: 快樂是"正面"的感覺, 在描述快樂時我用了"正面"的概念, 人生要活得快樂才有意思, 描述人生時我用了"快樂"而帶有"正面"的意思 必須透過媒介才能自我思考的結果, 是思考被媒介給限制住了, 要如何在現有符號的框架裡, 挖出更深層的想法? 到這步時我的思想斷掉了, 我找不出編織想法的方法, 想法像散掉的線, 聚不出方向 用例子來看可能可以傳達我的意思, 如果用的材料都是石頭, 再怎麼處理也不可能點石成金 PS *1 靈感來自於前幾天寫的程式, 相關文章可以往前翻 http://www.csie.nctu.edu.tw/~chlo/web/codes/sbc/sbc.html
2005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思考和語言的本質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