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和杜書伍可說是影響我思考方式最深的人,即使重覆閱讀、重新思考他們話,仍能獲得不少新體悟。今天偶然發現《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你想通了嗎?》的推薦序是杜書伍寫的,看了以後收獲良多,看了這麼多書,這還是頭一回看了推薦序而覺得有用。
文中提到:
釐清問題的真實性後,面對真正的問題時,須有一個認知:甚少問題能以單一方案解決,而須由不同面向,分頭淡化問題。...這些不同面向的解法,單獨用都只能解決局部問題,但配套提出後,卻能大幅降低問題的嚴重性,到一可接受的範圍內。
企業經營無時不刻面臨問題的發生與解決,在問題決的過程中會發現,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可「百分之百」被解決的問題。誠如書中所言:「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下一個問題的根源」,一個有利於某面向的方案,代價往往是犠牲另一面向的利益。因此,如何透過溝通、妥協的過程,尋求最適的解法而非完美的解法,將問題的衝擊降到多數人可接受的範圍內,即為好的解決方式,否則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滋生新的問題。
看了這段話,更明白杜書伍花了多少歲月與心力實踐他在《打造將才基因》裡說的方法,完全是實實在在的真工夫。用精簡的文字描述出極為深刻的道理,實在是太厲害啦!
舉例來說,使用資料庫時,需同時擔心寫入速度和確保不會損失資料。若每次寫入時都寫入硬碟,可以確保資料正確,但卻會很慢;若先寫入記憶體,集合成一批再一起寫入硬碟,可以大幅提昇速度,但若資料庫伺服器當掉,卻會喪失大批資料。
一個配套解法是每次都寫入硬碟確保資料正確,接著使用 RAID 提昇寫入速度。但是用上 RAID 仍是操作硬碟,提昇有限,於是再加上帶有 write cache 的 RAID,這樣就能大幅提昇速度。但這又造成新的問題:雖然資料庫伺服器掛了不會影響資料,但若機房停電,仍會喪失 RAID cache 內的資料。於是在 RAID 裡加上電池,就能克服這問題 (附帶一提,我很喜歡這句話:「系統設計是一連串的取捨」)。
整個串起來就是「資料庫伺服器每次都寫入硬碟,並使用帶有 write cache + 電池的 RAID 機器」,這樣能同時兼顧寫入速度並確保不會損失資料,不過就變成大幅提昇開銷了。若將支出也列入考量點的話,配套解法可能又不同,也許是降低寫入速度的要求,也許是容許損失多少時間內的資料。
以這麼技術的問題做為例子,其實有損杜書伍提的解題思維、以及《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你想通了嗎?》的價值。真正在解決問題時,需要思考多個面向,而不能只局限在定死的框架裡以技術本位思考。以資工的術語類比的話,用 BFS 的方式思考會比 DFS 容易找出好方案。比方說可以考慮修改規格或換方式滿足需求,或是重新定義問題,找出真正的需求和剛好到位的解法。問題往往來自於期望和感受之間出現落差,有時換個角度看問題,就能剛好繞開原本的技術難題,並且沒有犠牲任何事情。
以我最近在做的事為例,我在找網站壓力測試的工具,雖然能找到一些好用的工具,但它們卻沒提供良好的登入機制,讓我無法開始測試。若硬往技術方向思考,解決問題的選項不外乎再找下一個工具,或是改工具的程式碼,加入一個前置登入的機制。但其實退一步思考,我真正的需求是產生大量連線,以「如同使用者登入」的方式進行壓力測試,我並不需要用正規的方式登入自家網站,大可另寫一個網址,開後門避開繁瑣的登入流程,直接登入測試帳號。於是,我只需要評估壓力測試工具,不用在意它是否有完備的登入機制。
但思考面向變廣後,比起定好其它因素、單純考量技術來說,問題也變得更複雜。要有效地在不同面向間穿梭,需要更多的經驗和練習,就像以往專精學一件事一樣,只是變得更困難。杜書伍在《打造將才基因》裡有不少這方面的說明,強烈推薦閱讀。概念是先專精一個技能,接著專精第二個技能,並找出和先前學習經驗的異同點,融會兩者成為自己的思考系統。接著專精第三個、第四個技能,找異同點,漸漸拼出多元且深入的思考方式。
最近這一年有點開竅,開始會朝多元化思考,先記錄目前的體悟。待有更多經驗後,再來寫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