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聽風的歌

書藉基本資料: 聽風的歌

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嘗試村上的作品吧,看書的時候就像在海底隧道隔著強化玻璃看著美麗的海底,一切是這麼自然真實,卻又和我隔著一道看不見、無法打穿的牆,我與書裡描述的真實,似乎相當接近,卻無法相觸。無意識地寫下這段感想,等待那天被自己理解,或是遺忘。

之前herbage推這本,這本又是村上春樹的出道作,就借來看看了。我看的舊版書收錄兩篇故事,第一篇是《開往中國的Slow Boat》,第二篇才是《聽風的歌》。在夜深有種無可奈合的孤寂感時,來看村上春樹的作品才能對味,或許也是那個時間,理性思考退到最後線的時期,才能去除雜訊地感受文字流露的訊息,可惜看書的時間沒配合好,沒有好好享受讀小說的樂趣。

這次看完的感想還是不知所云,看大家對村上春樹的評論反而較有意思,這突顯出我思想上的盲點。然而,在寫心得時又自然地引出了些什麼,覺得好像能再回頭翻出什麼東西,但拿起手邊的書一翻,卻無法找到。

《聽風的歌》裡穿插三頁描述虛構作家哈德費爾的作品《火星的井》,全書只有這段帶來直接衝擊,若這個短篇能完整呈現一定很有意思。轉念一想,其實這三頁已完成《火星的井》想傳達的意識,也無須多做改寫。

google一下可以看到《火星的井》的全文,比方這篇,這篇同時也引用村上的話,說明Blog作者對這短篇摘要的感想:

“人生基本是孤獨的,但同時又能通過孤獨這一頻道同他人溝通。”村上春樹繼續說,“人們總要進入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在進得最深的地方就會產生連帶感。或者說人們總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會在某處同別人連在一起。”

說來也是如此,藉由長年孤獨的自我探索,當遇到同樣探索孤獨的人時,不須太多唇舌,即能從對方散發的氣息獲得共鳴。太過強求而外顯的訊息,少了些自然的韻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