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學習的方式不斷地在改變

記得小學時得到圖書館找資料,順便看看劉欽興漫畫。高中時開始學著用網路找資料,但仍維持國中時自己手寫筆記整理的習慣。大學後會交錯使用電子書、實體書、網路找資料,上過的課,會把投影片整理好,待要查時再拿出來用,有了投影片,似乎已可很快地溫故知新,再適當地用 BBS 整理零亂資料,一切似乎很順暢。

研究所開始,漸漸發現看 WikiPedia 的比例愈來愈高,有時乾脆直接上 WikiPedia 找,結果剛才要找 fragmentation 的定義,回頭看 OS投影片,看不到什麼有用的知訊,WikiPedia 一查,完整又詳細的說明馬上出來,文字組織明確,定義和例子兼具,實在想不到比這更方便的查法了。

小學時當興趣閱讀的兒童大百科,曾幾何時,已變為占空間難以使用,又容易過時的存在呢?

隨著獲取的資訊愈來愈雜,深度廣度都在急遽變化,開始架 Wiki 整理零散的知識,偶而用 Blog 較有系統地寫下心得,開始覺得,永遠不會有完美的方法。資訊不斷成長,學習的方式也跟著在改變,不只要學新東西,也要適時學習新的學習方式,拘泥於過去學習方式的人,相對來說是愈學愈慢,終會跟不上前進的腳步。對於這樣的變化,我感到的不是恐懼,而是有趣!

五年前有誰想得到,WikiPedia 或 QA 系統 (e.g. Yahoo!知識家),有可能如此發達?社群書籤 (Social Bookmarking) 也帶來新的使用方式,在許多層面上來看,它們是搜尋引擎無法取代的。找資料和管理資料的方式將會漸漸地多元化,只懂得 google 終會跟不上時代的。若對此有所疑問,不妨用同樣的關鍵字到 GoogleWikipediaYahoo! Answersdel.icio.us搜尋,看看出來的結果,略加分析,就會發現這四者有很大不同的特色,視要找的資料而定,各自有擅長的領域。

也許未來仍會有更快的找資料方法,比方說根本不用找,資料全都被記錄下來,看過的東西永遠不會忘,只要索引一下立即取回。以現今硬碟空間的成長速度和個人化工具發展來看,這樣的遠景似乎不用五年就有可能達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